工程機械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的重要指標。
2022年,這一年行業逾沙軼漠,面臨尤為艱難的一年。在此背景之下,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擴內需穩經濟促發展的政策,從2022年5月末國務院印發的《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到202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2023年全力拼經濟的信號,“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一、擴內需,拼經濟,近一年出臺了哪些利好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舉措?
2022年2月
中央一號文件出爐:擴大鄉村振興投入 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即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本次國家發文針對如何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和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提出明確要求:第一,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第二,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2022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億畝,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億畝;實施重點水源和重大引調水等水資源配置工程;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8000萬畝;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2022年3月
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
2022年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
2022年擬安排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同去年持平,都是3.65萬億元,依然保持很強的支持力度。報告中明確指出,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重點水利工程、綜合立體交通網、重要能源基地和設施,加快城市燃氣管道等管網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澇設施,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2022年4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審議《國家“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規劃》。
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政策釋放出明確信號,基建投資作為經濟增長“壓艙石”,將扛起擴內需、促循環、穩增長的“大旗”,基建投資將加速推進。專家表示,政策將推動基建項目和融資更加順暢,同時發揮乘數效應帶動產業鏈發展,進一步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超60城松綁限購限售,房地產調控邁出關鍵一步
2022年4月,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各地樓市調控逐漸寬松。
2022年第一季度已經有超過60個城市發布寬松政策,從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放寬公積金貸款要求,以及放寬落戶政策、發放購房補貼,到放寬限購、限貸、限售等“五限”政策……
2022年5月
關于扎實推動“十四五”規劃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實施的工作方案:重點推進11項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十四五”重點項目
2022年5月20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扎實推動“十四五”規劃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實施的工作方案》。按照服務大局、穩定投資、保障民生等原則,加快推進項目落地,不斷增強綜合交通網絡支撐能力。
根據“十四五”交通運輸系列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按照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效益突出、技術領先、示范帶動的遴選原則,提出“十四五”時期重點推進的11項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包。“十四五”規劃《綱要》102項重大工程項目中,由交通運輸部牽頭落實的交通運輸項目均納入各項工程包予以統籌推進。
6方面33項措施!國務院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政策有力度且針對性強
2022年5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包括6方面33項措施,努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確保運行在合理區間。
會議決定,實施6方面33項措施,主要包括:一是財政及相關政策,著力穩市場主體穩就業;二是金融政策,將今年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額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三是穩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復工達產政策,完善對“白名單”企業服務;四是促消費和有效投資,放寬汽車限購,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五是保能源安全,落實地方煤炭產量責任,調整煤礦核增產能政策,加快辦理保供煤礦手續,再開工一批水電煤電等能源項目;六是保障基本民生,做好失業保障、低保和困難群眾救助等工作。
2022年6月
水利部出臺19項舉措:推動水利項目加快建設
2022年6月,水利部出臺19項具體工作舉措,推動水利項目加快建設。
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19項具體工作舉措涉及:擴大水利建設融資渠道、全力推進55項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進灌區建設和改造、加快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重點內容。
在擴大水利建設融資渠道方面,5月底之前,水利部已從銀行貸款、信托基金、社會資本等多方面,加強對水利建設投融資的政策支持。2022年國家部署推進的55項重大水利工程,目前已開工12項,6月底前將再開工6項。
住建部和財政部聯合發文:8月1日起,工程進度款支付比例提高至80%
2022年6月,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關于完善建設工程價款結算有關辦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2022年8月1日起,工程進度款支付比例提高至80%!
由于工程進度款支付比例過低,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大型、特大型施工項目不斷增加,建筑業企業需要墊付的資金額越來越大;加之建筑業企業在工程建設中還需繳納4類保證金,且長期以來面臨‘結算難’‘收款難’問題,導致應收賬款金額越來越大、財務成本越來越高,這些都嚴重擠占了建筑業企業的營運資金,拉高企業資產負債率,嚴重擠占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空間。
2022年7月
國家公路網規劃:到2035年國家公路網總規模達46.1萬公里
2022年7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舉行發布會,公布了《國家公路網規劃》,《規劃》提出了國家公路網到2035年的布局方案,屆時我國國家公路網總規模大約為46.1萬公里。
新的規劃路網進一步加強了對城市群和都市圈發展的支撐,國家高速公路網整體覆蓋范圍從城鎮人口超過20萬的中等及以上城市,進一步延伸到了城區人口10萬以上的市縣,普通國道進一步補強了地市間通道和對重要景區的連接。到203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覆蓋廣泛、功能完備、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公路網。其中,西部地區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將達70%。
“司法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30條”出爐
2022年7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簡稱《意見》)及配套典型案例。
《意見》全文共30條,因此也可稱作“司法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30條”。概括起來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提出總體要求;二是明確工作舉措。打出“五個統一”服務保障組合拳,包括:加強市場主體統一平等保護,助力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依法維護統一的市場交易規則,助力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切實維護統一的市場競爭秩序;三是健全工作機制。
2022年8月
關于扎實推動“十四五”規劃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實施的工作方案:重點推進11項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十四五”重點項目
2022年8月15日,交通運輸部、發改委等六部門印發《農村公路擴投資穩就業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提出實施“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五大工程,力爭新增完成投資約1000億元,并鼓勵金融機構、社會力量合法合規參與農村公路建設。
《方案》明確,2022年,在力爭提前完成農村公路原定年度任務目標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金融等政策支持,提前實施一批具備條件的“十四五”規劃項目,新增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3萬公里、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萬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3000座,力爭新增完成投資約1000億元,帶動約200萬人次就地就近就業增收。同時,將農村公路管護領域就業崗位穩定在80萬左右。
《方案》要求,在農村公路建設和管護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優先吸納當地農村群眾特別是脫貧人口。
2022年9月
工信部:大力發展新一代工程機械
2022年9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強省級工程機械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王振在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在市場機制作用下,堅持企業主體地位,加快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制造技術、工藝和裝備水平,有效支撐了國民經濟領域建設需要。
2022年11月
15部門聯合印發污染治理行動方案
11月14日,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包括1個總體文件,3個行動方案,即《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行動方案》、《臭氧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以及《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據了解,三大行動方案將聚焦重點地區、重點時段、重點領域開展集中攻堅,與以往相比更強調“精準科學、依法治污”。
發改委月內四次部署基金項目加快開工,推動經濟回穩向上
11月30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召開基金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等和穩經濟政策措施督導“回頭看”視頻工作會,部署進一步落實好基金和穩經濟系列政策措施。
召開的會議視頻連線6個項目建設現場,聽取項目進展情況匯報;北京、上海、安徽、廣東等4省市介紹了貫徹落實基金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及接續政策落實等情況,重慶市介紹了基金項目進展情況。此前發改委分別于11月9日、11月18日、11月25日連續三次召開基金項目視頻調度工作會議,督促指導地方推進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簽約投放項目(下稱“基金項目”)加快開工建設,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為實現投資穩定增長、穩住經濟大盤提供支撐。
2022年12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力提升信心、擴大內需位列重點工作首位
12月15日-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23年發展,強調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同時,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對于2023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安排會議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要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推動財力下沉,做好基層“三保”工作。
“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持續推進重點領域補短板投資
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綱要》指出,善于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努力增加制造業投資,加大重點領域補短板力度,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著力提高投資效率,促進投資規模合理增長、結構不斷優化,增強投資增長后勁。包括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水力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加大生態環保設施建設力度、完善社會民生基礎設施。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包括加快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全面發展融合基礎設施、前瞻布局創新基礎設施。
工信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17項具體舉措加力振作工業經濟
2022年12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抓住當前經濟恢復的重要窗口期,從多措并舉夯實工業經濟回穩基礎、分業施策強化重點產業穩定發展、分區施策促進各地區工業經濟協同發展、分企施策持續提升企業活力、保障措施等五方面提出了17項具體舉措。把穩住工業經濟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強化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壓實主體責任,集聚各方力量,著力擴需求、促循環、助企業、強動能、穩預期,確保2022年四季度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為2023年實現“開門穩”、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打下堅實基礎。
二、海外需求持續高企,一致看好2023年市場
11月下旬,2022全球工程機械50強峰會發布的“2022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顯示,12家中國制造商入榜,總銷售額達578.81億美元,占總榜份額的26.15%,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廣發證券認為,2022年挖掘機出口量高景氣的原因包括:海外市場的景氣度高;國內主機廠在海外的品牌及渠道力加強,滲透率提升。中國挖掘機的銷售結構正在改變,出口占比在2022年顯著提升,龍頭企業紛紛布局海外市場,成果顯著。
三一印尼“燈塔工廠”近千個采集點收集的工業大數據,跨越3000多公里,與國內的三一全球生產管控中心和樹根互聯“根云”平臺實時數據互聯,為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機型,甚至每一把刀具匹配最強算力,優化生產節拍。
“上到工業軟件和每一個數據,下到生產設備和每一顆螺絲,印尼‘燈塔工廠’完全參考中國標準執行。”三一印尼工廠負責人丁世鋒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這座工廠融合了三一在國內40多家‘燈塔工廠’的核心成果,這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智能制造的第一次海外系統化輸出。”
2022年,工程機械海外市場持續向好,山河智能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國際營銷進入“提檔加速期”。山河智能副總經理朱建新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隨著產品性能得到國際高端市場的認可,加上不斷加大投入,實施本地化人才戰略、本地化組裝及制造戰略,以及完善代理商、大客戶和服務配件體系,山河智能全球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近兩年來,全球化推進再開新局。
中聯重科工程機械產品海外市場持續突破創新高。2022年,公司出口收入同比大幅增長,其中印尼、阿聯酋、沙特、越南等重點國家本地化發展戰略成效顯著,銷售業績同比增長超過100%。
此外,中聯重科先后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500余項,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19項、發布9項,包括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個國際標準、起重機行業第一個國際標準、混凝土泵送機械行業第一個國際標準,提升了中國工程機械在國際市場規則制定方面的權威。
今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王振表示,工程機械企業發展實現從研發生產國際化到品牌和管理體系國際化的轉變,產品出口全球21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及海外營業收入占比超過30%。
太平洋證券研報認為,在當前國內房地產政策“三支箭”(即信貸、債券、股權融資支持)、基建投資項目不斷落地的背景下,工程機械下游相關的房地產、基建景氣度將較大提振,同時考慮到海外需求持續高企,看好后續工程機械需求。
來源:今日工程機械,中國經濟周刊
原文鏈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news/details_298160.html
來源:賢集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2022年,這一年行業逾沙軼漠,面臨尤為艱難的一年。在此背景之下,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擴內需穩經濟促發展的政策,從2022年5月末國務院印發的《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到202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2023年全力拼經濟的信號,“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一、擴內需,拼經濟,近一年出臺了哪些利好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舉措?
2022年2月
中央一號文件出爐:擴大鄉村振興投入 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即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本次國家發文針對如何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和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提出明確要求:第一,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第二,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2022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億畝,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億畝;實施重點水源和重大引調水等水資源配置工程;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8000萬畝;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2022年3月
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
2022年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
2022年擬安排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同去年持平,都是3.65萬億元,依然保持很強的支持力度。報告中明確指出,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重點水利工程、綜合立體交通網、重要能源基地和設施,加快城市燃氣管道等管網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澇設施,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2022年4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審議《國家“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規劃》。
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政策釋放出明確信號,基建投資作為經濟增長“壓艙石”,將扛起擴內需、促循環、穩增長的“大旗”,基建投資將加速推進。專家表示,政策將推動基建項目和融資更加順暢,同時發揮乘數效應帶動產業鏈發展,進一步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超60城松綁限購限售,房地產調控邁出關鍵一步
2022年4月,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各地樓市調控逐漸寬松。
2022年第一季度已經有超過60個城市發布寬松政策,從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放寬公積金貸款要求,以及放寬落戶政策、發放購房補貼,到放寬限購、限貸、限售等“五限”政策……
2022年5月
關于扎實推動“十四五”規劃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實施的工作方案:重點推進11項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十四五”重點項目
2022年5月20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扎實推動“十四五”規劃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實施的工作方案》。按照服務大局、穩定投資、保障民生等原則,加快推進項目落地,不斷增強綜合交通網絡支撐能力。
根據“十四五”交通運輸系列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按照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效益突出、技術領先、示范帶動的遴選原則,提出“十四五”時期重點推進的11項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包。“十四五”規劃《綱要》102項重大工程項目中,由交通運輸部牽頭落實的交通運輸項目均納入各項工程包予以統籌推進。
6方面33項措施!國務院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政策有力度且針對性強

2022年5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包括6方面33項措施,努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確保運行在合理區間。
會議決定,實施6方面33項措施,主要包括:一是財政及相關政策,著力穩市場主體穩就業;二是金融政策,將今年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額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三是穩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復工達產政策,完善對“白名單”企業服務;四是促消費和有效投資,放寬汽車限購,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五是保能源安全,落實地方煤炭產量責任,調整煤礦核增產能政策,加快辦理保供煤礦手續,再開工一批水電煤電等能源項目;六是保障基本民生,做好失業保障、低保和困難群眾救助等工作。
2022年6月
水利部出臺19項舉措:推動水利項目加快建設
2022年6月,水利部出臺19項具體工作舉措,推動水利項目加快建設。
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19項具體工作舉措涉及:擴大水利建設融資渠道、全力推進55項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進灌區建設和改造、加快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重點內容。
在擴大水利建設融資渠道方面,5月底之前,水利部已從銀行貸款、信托基金、社會資本等多方面,加強對水利建設投融資的政策支持。2022年國家部署推進的55項重大水利工程,目前已開工12項,6月底前將再開工6項。
住建部和財政部聯合發文:8月1日起,工程進度款支付比例提高至80%
2022年6月,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關于完善建設工程價款結算有關辦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2022年8月1日起,工程進度款支付比例提高至80%!
由于工程進度款支付比例過低,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大型、特大型施工項目不斷增加,建筑業企業需要墊付的資金額越來越大;加之建筑業企業在工程建設中還需繳納4類保證金,且長期以來面臨‘結算難’‘收款難’問題,導致應收賬款金額越來越大、財務成本越來越高,這些都嚴重擠占了建筑業企業的營運資金,拉高企業資產負債率,嚴重擠占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空間。
2022年7月
國家公路網規劃:到2035年國家公路網總規模達46.1萬公里
2022年7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舉行發布會,公布了《國家公路網規劃》,《規劃》提出了國家公路網到2035年的布局方案,屆時我國國家公路網總規模大約為46.1萬公里。
新的規劃路網進一步加強了對城市群和都市圈發展的支撐,國家高速公路網整體覆蓋范圍從城鎮人口超過20萬的中等及以上城市,進一步延伸到了城區人口10萬以上的市縣,普通國道進一步補強了地市間通道和對重要景區的連接。到203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覆蓋廣泛、功能完備、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公路網。其中,西部地區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將達70%。
“司法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30條”出爐
2022年7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簡稱《意見》)及配套典型案例。
《意見》全文共30條,因此也可稱作“司法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30條”。概括起來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提出總體要求;二是明確工作舉措。打出“五個統一”服務保障組合拳,包括:加強市場主體統一平等保護,助力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依法維護統一的市場交易規則,助力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切實維護統一的市場競爭秩序;三是健全工作機制。
2022年8月
關于扎實推動“十四五”規劃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實施的工作方案:重點推進11項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十四五”重點項目
2022年8月15日,交通運輸部、發改委等六部門印發《農村公路擴投資穩就業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提出實施“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五大工程,力爭新增完成投資約1000億元,并鼓勵金融機構、社會力量合法合規參與農村公路建設。
《方案》明確,2022年,在力爭提前完成農村公路原定年度任務目標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金融等政策支持,提前實施一批具備條件的“十四五”規劃項目,新增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3萬公里、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萬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3000座,力爭新增完成投資約1000億元,帶動約200萬人次就地就近就業增收。同時,將農村公路管護領域就業崗位穩定在80萬左右。
《方案》要求,在農村公路建設和管護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優先吸納當地農村群眾特別是脫貧人口。
2022年9月
工信部:大力發展新一代工程機械
2022年9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強省級工程機械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王振在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在市場機制作用下,堅持企業主體地位,加快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制造技術、工藝和裝備水平,有效支撐了國民經濟領域建設需要。
2022年11月
15部門聯合印發污染治理行動方案
11月14日,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包括1個總體文件,3個行動方案,即《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行動方案》、《臭氧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以及《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據了解,三大行動方案將聚焦重點地區、重點時段、重點領域開展集中攻堅,與以往相比更強調“精準科學、依法治污”。
發改委月內四次部署基金項目加快開工,推動經濟回穩向上
11月30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召開基金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等和穩經濟政策措施督導“回頭看”視頻工作會,部署進一步落實好基金和穩經濟系列政策措施。
召開的會議視頻連線6個項目建設現場,聽取項目進展情況匯報;北京、上海、安徽、廣東等4省市介紹了貫徹落實基金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及接續政策落實等情況,重慶市介紹了基金項目進展情況。此前發改委分別于11月9日、11月18日、11月25日連續三次召開基金項目視頻調度工作會議,督促指導地方推進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簽約投放項目(下稱“基金項目”)加快開工建設,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為實現投資穩定增長、穩住經濟大盤提供支撐。
2022年12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力提升信心、擴大內需位列重點工作首位
12月15日-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23年發展,強調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同時,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對于2023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安排會議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要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推動財力下沉,做好基層“三保”工作。
“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持續推進重點領域補短板投資
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綱要》指出,善于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努力增加制造業投資,加大重點領域補短板力度,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著力提高投資效率,促進投資規模合理增長、結構不斷優化,增強投資增長后勁。包括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水力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加大生態環保設施建設力度、完善社會民生基礎設施。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包括加快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全面發展融合基礎設施、前瞻布局創新基礎設施。
工信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17項具體舉措加力振作工業經濟
2022年12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抓住當前經濟恢復的重要窗口期,從多措并舉夯實工業經濟回穩基礎、分業施策強化重點產業穩定發展、分區施策促進各地區工業經濟協同發展、分企施策持續提升企業活力、保障措施等五方面提出了17項具體舉措。把穩住工業經濟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強化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壓實主體責任,集聚各方力量,著力擴需求、促循環、助企業、強動能、穩預期,確保2022年四季度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為2023年實現“開門穩”、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打下堅實基礎。
二、海外需求持續高企,一致看好2023年市場
11月下旬,2022全球工程機械50強峰會發布的“2022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顯示,12家中國制造商入榜,總銷售額達578.81億美元,占總榜份額的26.15%,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廣發證券認為,2022年挖掘機出口量高景氣的原因包括:海外市場的景氣度高;國內主機廠在海外的品牌及渠道力加強,滲透率提升。中國挖掘機的銷售結構正在改變,出口占比在2022年顯著提升,龍頭企業紛紛布局海外市場,成果顯著。
三一印尼“燈塔工廠”近千個采集點收集的工業大數據,跨越3000多公里,與國內的三一全球生產管控中心和樹根互聯“根云”平臺實時數據互聯,為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機型,甚至每一把刀具匹配最強算力,優化生產節拍。
“上到工業軟件和每一個數據,下到生產設備和每一顆螺絲,印尼‘燈塔工廠’完全參考中國標準執行。”三一印尼工廠負責人丁世鋒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這座工廠融合了三一在國內40多家‘燈塔工廠’的核心成果,這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智能制造的第一次海外系統化輸出。”
2022年,工程機械海外市場持續向好,山河智能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國際營銷進入“提檔加速期”。山河智能副總經理朱建新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隨著產品性能得到國際高端市場的認可,加上不斷加大投入,實施本地化人才戰略、本地化組裝及制造戰略,以及完善代理商、大客戶和服務配件體系,山河智能全球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近兩年來,全球化推進再開新局。
中聯重科工程機械產品海外市場持續突破創新高。2022年,公司出口收入同比大幅增長,其中印尼、阿聯酋、沙特、越南等重點國家本地化發展戰略成效顯著,銷售業績同比增長超過100%。
此外,中聯重科先后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500余項,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19項、發布9項,包括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個國際標準、起重機行業第一個國際標準、混凝土泵送機械行業第一個國際標準,提升了中國工程機械在國際市場規則制定方面的權威。
今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王振表示,工程機械企業發展實現從研發生產國際化到品牌和管理體系國際化的轉變,產品出口全球21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及海外營業收入占比超過30%。
太平洋證券研報認為,在當前國內房地產政策“三支箭”(即信貸、債券、股權融資支持)、基建投資項目不斷落地的背景下,工程機械下游相關的房地產、基建景氣度將較大提振,同時考慮到海外需求持續高企,看好后續工程機械需求。
來源:今日工程機械,中國經濟周刊
原文鏈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news/details_298160.html
來源:賢集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