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披露前三季度業績報告,不少企業在2023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實現較大增長,行業景氣好于上年同期。目前,工程機械行業仍處于下行調整周期。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今年前九個月,挖掘機銷量均在同比下滑,9月跌幅在三成以上,其中國內市場持續低迷。前不久,工程機械迎來重大利好消息——人大常委會通過增發國債和調整預算安排,第四季度增發1萬億元國債,主要投向支持災后恢復重建等八個方向。聞“基”起舞向來是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主旋律。萬億國債投向基建,工程機械的春天要來了嗎?
(工程機械上市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業績匯總)
回暖是主流,頭部企業業績分化
根據《今日工程機械》匯總的20家上市公司(主要為主機和配套企業)前三季度財報,共11家企業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長,14家企業盈利實現增長。頭部企業表現不一。其中,中聯重科和柳工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長”,徐工機械和三一重工均營收略降但凈利潤有所增長。根據業績報告,前三季度,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規模,徐工機械都居于首位,營收為716.7億元、同比下降4.51%,凈利潤為48.39億元、同比上升3.5%;三一重工位居第二,實現營收555.22億元,同比減少5.15%;凈利潤40.48億元,同比增長12.51%。中聯重科表現亮眼,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55.14億元,同比增長15.87%;凈利潤28.55億元,同比增長31.65%。山河智能扭虧為盈,前三季度凈利潤約0.35億元,同比增加136.02%。受制于Q3國內需求仍處“低谷”,近幾個月海外需求有所下降,部分公司Q3當季度營收或凈利增速出現放緩跡象。單從第三季度來看,三一重工營收、凈利潤均有所下滑,降幅分別為15.17%、32.78%。三一重工表示,三季度凈利潤下滑,源于本期收到的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減少及匯率變動影響。侃財君注意到,去年前三季度,三一重工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3.45億元,但今年只有1.21億元。此外,受匯率變動影響,三一重工將應收應付往來及外幣貨幣資金因匯率變動產生的匯兌損失列為經常性虧損,因鎖匯操作產生的遠期外匯合約收益計入了非經常性利潤,導致扣非凈利潤同比下滑近六成。受房地產刺激政策影響,以及海外需求帶動,工程機械設備需求逐步回暖。渤海證券研報認為,9月以來,全國多個城市陸續對房地產政策進行優化,預計隨著下游開工進入旺季以及地產政策的持續利好,工程機械內需有望逐步回升。另外,隨著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在全球市場綜合競爭力的提升,海外市場有望成為對沖內銷下滑的重要發力點。
(全球首臺超萬噸米級塔機——中聯重科W12000-450順利完成常泰長江大橋項目的吊裝任務。)
工程機械行業迎重大利好
10月24日,人大常委會通過增發國債和調整預算安排,2023年第四季度增發1萬億元國債,重點用于八大方面——災后恢復重建、重點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重點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程、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等高標準農田建設。其中,今年擬安排使用5000億元,結轉明年使用5000億元。在特別國債發布會上,發言人強調要“快”:確保新開工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在建項目能在今明兩年形成較大實物工作量。在中央“快”的要求下,各地項目有望相繼開工,基礎設施建設將迎來大發展。相較于今年國家先后出臺的諸如降準、降息、放松樓市、促進股市等政策,萬億國債對工程機械市場的刺激來得更為直接。有媒體指出,這1萬億元的國債是國家實實在在下發給地方政府的資金,全部列為中央財政赤字,還本付息由中央承擔,不增加地方償還負擔,地方拿到錢,基建項目就能開工,企業就能分到項目。業內態度普遍樂觀。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這將會對工程機械行業起到提振作用,傳導到工程機械業績層面仍需要時間,預計明年年初在項目開工率、開工小時提升上會有所體現。此外,隨著房地產和基建行業回暖,存量設備的消化也將迎來拐點。距離四季度結束還有兩個月,工程機械行業應如何抓住政策機遇?此次萬億國債主要是針對一些受災地區以及防洪工程等,其中特別提到了受災比較嚴重的東北和京津冀地區。企業需注意到,不同省份獲得的地方債額度不同,不同地區的重點項目也不同,應有針對性地展開營銷工作。總而言之,萬億國債的發行給工程機械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工程機械行業能否抓住機遇,迎來發展春天,還需要業內共同努力。
作者 | 謝卓芳